德胜祈雪

北京雷腾律师事务所    德胜祈雪

 

雷腾律师事务所西城办公区的窗外,正对的就是德胜门箭楼。常有人问起“德胜祈雪”的典故,我便开玩笑地解释是“官司必胜、报仇雪恨”的意思。

 

在德胜门箭楼的东南,有一个德胜公园,公园入口的景观铭牌,是这样记载“德胜祈雪”的出处的:

 

乾隆二十二年(1757年),天旱,颗粒无收,乾隆皇帝前往十三陵祭祀,回城遇雪,乾隆认为这是“瑞雪兆丰年”的吉兆,于是大发感慨赋诗两首,命人刻在石碑上,立于德胜门的瓮城内西侧,另外还建有黄顶碑亭一座。“德胜祈雪”的说法从此流传。故“德胜石碣祈雪碑”也同“阜成梅花”、“崇文铁龟”等镇门之物一样誉满京城,往来客商行旅见此碑无不下马阅之。

 

春祀还宫内,路径德胜门。

文皇缅高祖,渺已实无孙。

 

 

 

力取权弗取,德尊果是尊。

微尘郊外有,望雨复心存。

 
 

乾隆御制碑文诗两首

 

 

 

第一次看到这个介绍时,让我对清朝皇帝的开阔心胸佩服地是五体投地。十三陵是明朝皇陵,遇到天旱颗粒无收,作为清朝皇帝的乾隆首先想到的不是求神拜佛,不是祭祀自己的祖先,居然跑到前朝皇帝陵墓那儿去祭拜。

 

后来看的久了,便有了怀疑,猜想是不是乾隆老先生是去明十三陵忏悔去了,以为老天怨恨满清抢了明朝的天下,故而天下大旱导致颗粒无收呢?

 

于是就想查个明白。都知道乾隆老先生好作诗,上下五千年,论诗文的数量,无人能出其右。老先生宣传工作还做的好,诗文都收录在四库全书御制诗集中。更牛的是,他的诗文还自带注释,不需要后人去解释,让今天古文功底不好的我们也基本能看懂。

 

一番检索,终于在《御制诗余集卷十》中查到了该诗作,原文如下(【】内的内容即注释):

 

入德胜门作 

 

春祀还宫内

【我朝定制二月朔日於坤宁宫大祀月 神先期自御园还宫 每年如此】

 

路经德胜门 文皇缅高祖 

渺已实元孙 力取权弗取

【天聪三年 太宗文皇帝以明国屡背盟誓亲统大军征明 入洪山口克遵化城 遂由蓟州进薄燕京 驻营城北土城关之东直抵德胜门 率诸贝勒环阅京城 其时诸贝勒屡请攻城 太宗谕曰朕仰承天眷 攻城必克 但所虑者倘失我一二良将 即得百城亦不足喜 遂止弗攻 移驻南海子许明议和 率军由山海关班师】

 

德尊果是尊 微尘郊外有 望雨复心存

【京师去冬腊雪优沾,今岁上元前一日得雪不成分寸,今日途间觉有轻尘,虽土脉尚润,而早已心存望雨矣】

 

看完这自带注释的诗文后,一切就明白了。

首先,这是一首诗(八句),不是两首诗。

其次,乾隆压根不是去十三陵祭祀明朝皇帝,而是自圆明园回宫参加坤宁宫祀月大典。检索可知,坤宁宫祀月是清代内廷祭神制度之一。祀月于正月初二日、余月初一日进行。坤宁宫共九间,除东西两间为过道之外,室内七间。一进门四个角就是四口大锅,是用来煮祭肉的。满族以西为尊,西边四间为上屋,被辟为萨满祭祀场所。南西北三面都是炕,满族俗称“万字炕”,满族在西炕上祭祖或供神。

 

 

再有,老先生也没有路遇大雪。说的是“京师去冬腊雪优沾,今岁上元前一日得雪不成分寸,今日途间觉有轻尘,虽土脉尚润,而早已心存望雨矣”,意思是,去年的雪还稍有点,正月十四下雪也不大,所以心中期盼下雨。

 

搞笑的是,景点介绍中还将“渺已实元孙”错写为“渺已实无孙”。因为前面是写皇太极的事情,乾隆就是皇太极的元孙(第五代)。给人把元孙写成无孙,这不成骂人了吗!

 

搞明白了“德胜祈雪”的真实含义,又让我添了心病,近来有事没事就想去德胜公园门口溜达溜达,看看景点介绍改了没有。
 

 

 

 

收藏